长安未央宫,殿内元冠受正与两位尚书谈话。
姜俭晋了尚书令,留下的吏部尚书这个“天官”职位便由韦旭补了上去,另外一位是礼部尚书高徽。
高尚书早已不复当年出使厌哒国,被扣在河州时的狼狈模样,此时高冠博带端坐在元冠受的龙椅前,侃侃而谈。
“至尊所言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从礼法上讲,臣没有什么疑议,但这人选嘛...是否在斟酌一二?”
言罢,斜眼瞟了下旁边的吏部尚书韦旭。
言下之意很明显,臣下势大是任何君王都不愿意见到的,韦孝宽本来就已经是武臣第一,这次晋了柱国,他爹韦旭又是吏部尚书,一文一武恐怕有功高震主之嫌。
吏部尚书韦旭捧着手里的名单,有些战战兢兢。
他的才能远逊其子韦孝宽,只不过资历深,投靠的早,在元冠受起家之初。不仅在武威太守的任上给元冠受传递吐谷浑人的情报,在后续攻取凉州的过程中出了很大的力气,所以西魏立国时便得以身居高位。
这些年韦旭兢兢业业地为官,没什么手握官员任免生杀大权的“天官”威风,倒是稳重,遇事处理的都四平八稳,没什么显眼的政绩,也没犯过什么大错误。
按理说,在当世门阀政治的年代,什么避嫌,那都是扯淡,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在实际执行中,突出的就是一个举贤不避亲,要不怎么有“上品无寒士,下品无高门”的说法呢。
汉时的察举制倒还收敛点,可举荐上来的也是世家子弟,说白了就是大族门阀相互举荐。
可“八柱国,十二大将军”这种前所未有的筹功大事,定然是要载入史书的,自己的儿子韦孝宽在里面,如何让韦旭敢插嘴?
八柱国之一固然韦孝宽是没得跑,然而军中山头派系林立,既要考虑能力,又要考虑资历、军功、威望、关系,这十二大将军的人选,除了皇帝自己定,其他人参与其中都是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的。
剧烈的思想斗争过后,韦旭“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摘了官帽。
“臣惶恐,请乞骸骨。”
坐在龙椅上的元冠受皱了皱眉,道:“韦卿这是做什么?”
“臣惶恐,请乞骸骨。”
韦旭复读机似的又说了一遍。
“不许乞骸骨,赶紧爬起来,这是朕的命令。”
“臣惶恐,请乞骸骨。”
“再说一次,你儿子的柱国衔,朕就一笔勾了。”
这句话好使了,韦旭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
三辞的政治游戏古往今来玩了无数次了,乞骸骨退休,皇帝要是真不允许,那定然是要挽留第四次的。
元冠受跟臣下玩着这种无聊的政治游戏,抑或说是“规矩”,渐渐地有些不耐了,道:“仔细思量下拟的人选,有什么建议赶紧说。”
韦旭答道:“至尊,这纸上的八柱国人选,郦道元、李苗、苏绰、祖暅之四位文臣,韦孝宽、羊侃、蔡佑、陈庆之四位武臣,无论是能力、资历、威望,都是极为妥当的人选,臣并无疑议。但正如高尚书所言,十二大将军的人选,是否还要在思量一二?”
事实也是如此,四文四武构成的八柱国人选,应该没人能挑的出毛病。
文臣里立国之初的三高官官,也就是俗称的三位宰相,能位列柱国是理所应当。郦道元是帝师就不用说了,苏绰是皇帝的萧何,李苗是皇帝的张良,这两位文臣互有所长,一个鞠躬尽瘁为西魏的诸多政事操劳心力,另一个每逢大战必然随军出谋划策,筹划军略。
至于祖暅之,那纯粹是老头实在是太老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种资历的老臣,既没人愿意跟他去争,在剩余的文臣中也没有人比他更配得上这个头衔。
武臣里,冠军大将军蔡佑、领军大将军羊侃、骠骑大将军韦孝宽、车骑大将军陈庆之,目前只有这四位大将军号的,其余的都是将军号,能晋升柱国的,也只有这四位。
其中前三个人从龙都很早,陈庆之是最晚的,奈何人家军功过于辉煌,能力过于突出,当世名将怎么排都能排进前三甲的存在,现在身上又有着主导穿插代北奇袭晋阳的大功,作为一个邙山之战前才投降的降将能进八柱国,只能说这人实在是太猛了。
至于十二大将军,却不是以前的那种将军号了。
元冠受伐蜀结束后,回到长安,重新编制了禁军,嗯,说是重新编制,其实就是扩编了。
禁军在邙山之战前原有羽林卫,虎贲卫,千牛卫,金吾卫共四个卫,每个卫一万战兵五千辅兵,共六万人。
邙山之战后,陈庆之的白袍军被编成了白袍卫,由前身是洛阳禁军的河南道屯田军里择优补充,于是就变成了五个卫。
伐蜀结束后,元冠受挑选蜀地义军精锐,新建了一个监门卫,如此这般操作,禁军就成了六个卫。
每个卫各设左右大将军一名,便是十二大将军。
也就是左监门卫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左羽林卫大将军...如此这般,共十二名。
八柱国的人选没什么争议,十二大将军就比较有争议了,军中一堆将军号的高级将领,这些能征惯战的武夫,对于这种将军晋升大将军的机会非常看重,若是错过了这次,等下次禁军扩编谁知道是哪年,又轮不轮得到自己。
风声传出去,西魏的将军们真的是头都要抢破了。
元冠受对此显然也有所考虑,他看着手里的名单,陷入了沉思。
说实话,这十二大将军的评选,能力还真不是最重要的,要是按能力排,贺拔胜、独孤信这种人,早就上去了。
奈何历朝历代,从古至今,论功行赏这种事能力都只是评价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你立下的功劳,以及从龙的资历,还有就是山头派系的平衡。
这些才是作为皇帝的元冠受应该仔细斟酌的,名位酬功,不说所有人心服口服,也得让绝大部分人都觉得皇帝很公平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