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文华殿内。
崇祯帝屏退所有的宫女太监,只留下王承恩一人。随着一个个箱子被打开,烛光下的金银光彩夺目。直到此刻,他才真正确定这些东西确实是真的。他缓缓坐回座位,看着眼前的那些大箱子,久久没有言语。
过了一会,王承恩在旁低声说道:“皇爷,您怎么了?”
崇祯帝缓缓转过头,“承恩,朕记得周显上次返京之时,也带来了两口大箱子。说是收复复州之时,从鞑虏那里得到的。”
王承恩点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当时他还送了一块莲花型的昆仑玉给殿下,现在就挂在殿下的腰间。”
崇祯帝轻轻的点了点头,“如若朕记得没错,周显每次取胜,派人报捷的时候总会带上一些东西,而这次却直接拿这么多银子出来。你说,他这是什么意思?”
王承恩笑道:“老奴怎么知道这些事情?只知道最近京师粮价飞涨,有了这些银子,皇爷便不必减衣缩食物,也能过的好一点。老奴想周督帅大概是想到了这些,要不然他也不会直接绕过六部,而将这些银子私下里交给皇爷。”
崇祯帝叹了一口气,“是啊!他真的很有心。他还在奏折里给了我两大提议。一个是由朝廷直接接管京师的几大粮店,以抑制京师粮价。另一个则是明里暗里,都提请扩大海贸,以海运所得来养兵平叛。”
王承恩用案几上拿起茶杯递给崇祯帝道:“皇爷,那周都督说的有道理吗?”
崇祯帝喝了一口茶,苦笑道:“有道理是有道理,但却实施不了。就算朝廷直接接管了粮店,但粮食还得从商人那里购买,价钱依旧是由他们所定,完全控制不了。倒是一种方法,杀尽这些奸商,但他们后面站着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高官侯爵。恐怕朕一下令,他们就会一个个的跳出来反对。到时候京师不稳,朕这皇帝也就做到尽头。而海贸之事,你别忘了沈廷扬和郑芝龙,开放一个天津口岸就引起那么多人的反对。如果全面开放,还不知道他们会整出什么幺蛾子呢!对周显所经行的海贸,朕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其进行。即使如此,你看弹劾他的折子,依旧如雪花般传来。他们怎么不想想,如果周显不是靠海贸,如何能养那么多大军,又怎么击破满虏,收复辽南?一个个只会耍嘴皮子的废物,自己不做事还看不得别人做事。”
看崇祯帝突然发怒,王承恩识趣的闭上了嘴。
倒是崇祯帝,过了一会,又开始翻看他不知看了多少遍的奏折。
其中有骆养性弹劾周显意图造反,纵容手下杀害天津客商,重伤于他。
有锦衣卫上报的,李岩和周显为旧识。李岩入狱之时,周显曾派人为他上下打理。而李岩率部攻下舞阳时,曾放周显的父兄离开。里面还附有李岩写给周显的密信,暗示周显已经决议归降李自成。
有山东原有官吏弹劾周显抢夺王田,分给灾民,用以收揽民心,有造反的企图。弹劾他不向朝廷禀告,直接任命亲信之人担任各州府官吏。
有军中密信报告,周显给士卒提饷,把朝廷之军变成他的私军。
最后一封奏折是周显所写,他状告骆养性收受刘泽清贿赂。故意拖延放他派去奇袭刘泽清的军队离开天津城,并索要贿赂。后又擅自离开吴桥阵地,导致德州叛军大部逃脱,请求朝廷重惩。
这里面虚虚实实,真假难辨。而崇祯帝又属于那种疑心极重的人,这些奏折他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但始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此事。他本来十分信任周显,但那些弹劾他的奏折却不得不让他感到犹疑。特别是将朝廷之军变成了他自己私军这条,直接触了崇祯帝的逆鳞。本来周显这次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子,让他十分满意。但看了看眼前的这些奏折,他又开始变得犹豫起来。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从来不是崇祯帝的风格。疑人不用,用人还疑,这才是他一贯的作风。
崇祯帝也就此事询问过自己的几个亲信大臣,但他们的意见也不统一。有的义正言辞大骂周显,提议直接将他召回京师直接圈禁起来;有的提议给予其信任,让他继续带兵平叛;还有的提议派人前去山东,夺其军权,只给他谋划之权,不给他统御之权。
崇祯帝又将诸位大臣的建议重新规整了一遍,最终决议还是听从魏藻德的建议,分化其权。他向王承恩道:“研磨,朕要下旨。”
第一道圣旨,崇祯帝发给吏部。下旨提升魏藻德为礼部左侍郎,入阁为文渊阁大学士,御前听用。
第二道圣旨,崇祯帝发给兵部。任命黄蜚为右都督,独立统领在辽南的所有士卒,不必再受周显指挥。
第三道圣旨,崇祯帝依旧发给吏部。令户部即事中吴甘来担任青州知府,御史王章担任济南知府,內恃太监李虹担任监军,前往山东赴任。
第四道圣旨,崇祯帝发给山东诸王。德王从叛,罚银十万两。但因响应官军收复济南,保留其爵位。衡王从叛,免除其爵位,贬为庶民,圈禁于济南。由其子继承爵位,前往青州就藩。鲁王朱以派叛逆称帝,但怜其最后能幡然悔悟,以庶民葬之,鲁王爵位由其弟朱以海正式接任。其他诸郡王,各有处罚。
第五道圣旨,崇祯帝发给了骆养性。不追究其过往罪过,令他屯兵天津,时时监视山东周显的动向。
最后一道圣旨,崇祯发给周显。盛赞他的平叛之功,让其继续努力,剿灭残敌。但同时也下了死命令,让其务必在三个月内清扫刘泽清之乱,并攻占济宁。然后出兵河南,增援孙传庭。而李虹担任监军,具有直接指挥诸将的权力。
等写完这六道圣旨,天已大亮,崇祯帝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向王承恩道:“去发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