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只是一个梦,大明终究还是要被取代,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公元1619年,即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等处的战役,结束了大明在辽东的军事优势,满洲新兴民族因之抬头。
而后便成为大明王朝之劲敌了。
萨尔浒这一战,就其激烈程度,以及决定性的作用来说,应该在中**事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然而关于它的记载却并不多,而且还充满各种矛盾。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明到那时候确实已经腐朽落寞了,而大清则代表着更先进的发展方向,至少在军事方面。
这一点朱翊镠不承认都不行。
萨尔浒之战事,经过一系列地致命打击后,努尔哈赤在一周内不仅摸清了明朝的进攻能力,而且清楚地判断出大明已经无力镇守辽东。
三个月后,努尔哈赤兵围开原,马林(即马芳的儿子,马栋的亲兄弟)毙命,七周后努尔哈赤胜利进入铁岭。
最后,经略辽东军务的兵部侍郎杨镐被逮论死,在1629年被杀;李如柏在从前线撤回的一年半后也被逮了,他因不愿忍受责难与处刑, 而选择了自杀。
辽东败绩对大明的影响远不止此。
公元1619年, 北京一得到辽东受挫战败的消息,粮食的价格突然猛涨,因为居民害怕京师被满族围了。
军队逃亡的人数跟着也大增,有时竟高达数千人, 大如团、营, 在一夜之间不复存在,影响可想而知。
加征赋税就更不用说了, 这似乎是古代打仗时必须要做的事儿。
后来, 三个继杨镐担任辽东经略的官员,其中一个在作战中被杀, 而另外两个根据皇帝的命令被处死。
其中被处死的一个便是熊廷弼。
熊廷弼不仅自己丧了命, 还成为明末党争的焦点人物之一。
大明高层官员由争论熊廷弼是否有罪,发展成为更尖锐的矛盾冲突,官僚对明朝的崩溃无疑负有很大责任。
当时大多数人都打心里认为,1619年之战大明实际上不可能取胜。
许多奏章一针见血地指出, 大明军队匆匆召集, 缺乏指导, 未经训练, 供应不足, 装备落伍, 纪律涣散等……
在披露者中, 以后来的内阁大学士徐光启最有辩才。徐光启指出了明军许多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玩忽职守。
可因为没有对整个历史大背景的精准把握, 让他只看到官员玩忽职守,好像是为了回避制度问题, 失败只是因为偶然的因素与个人的错误所造成的。
如果只是这样看,很难解释为什么会一再重蹈覆辙?为什么装备不足的问题无法改变?为什么大明将领用兵总是暴露其侧翼而听任满洲军队冲击?又为什么一再让小规模的部队被消灭而主力军团闲置不用?为什么没有找到遏制满洲骑兵的有效方法就贸然进攻……
太多太多的为什么。
显然, 即便辩才优秀如徐光启,也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又或许, 根本很难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大明军队人员与物资供应的程序太僵化了,简单一句话就是落后, 那时已经不及满洲军队那么有活力了。
所以, 杨镐想取胜,恐怕也只能期望努尔哈赤犯错误了,比如努尔哈赤分兵迎战,战争的结果或许有所不同。
然而可惜努尔哈赤是军事天才, 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所以杨镐取胜无望。当然与他指挥的失误也有关系。
大明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开战, 朱翊镠更愿意看作是出于政治的需要。
朝廷被迫采取行动是害怕引发内地起义和其他边界地区少数民族的骚乱。
可以说, 这也是大明到了末期相当地不自信、完全没有底气的表现。
而且在中国整个古代,哪怕是现代也很难将个人的玩忽职守与制度的失败分开,也就是说如果失败,更多的人更愿意去找“人”的原因,而不愿意去找是因为制度造成了成为这样的“人”。
毕竟,这与统治阶层的意愿不符。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个人应尽最大的努力, 用他自己的才能和自我牺牲去掩盖制度上的缺陷。
所以, 身居高位的文武官员如果应对国家所受的巨大灾难负责,那就很难得到原谅与赦免。至于以什么内容指控他拿下他, 似乎无关紧要——大明末期辽东许多官员都是这样没的。
如此看来,1619年辽东战役在一周内,看似以一种比较奇怪的方式决定了以后几代中国人的命运, 但实际上已经酝酿了好多年,而一旦到来,大明王朝注定会分崩瓦解……
可以说,这是大明王朝腐朽的官僚制度以及极不健康的日常运转所带来的根本就不可避免的结果。
而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朱翊镠所期待的历史不过是幻想不存在的、只存在于笔下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永远无法改变,代表人类已走过的路,不存在回头一说。
想想有点可笑,还想与郑妙谨、徐文颖解释,其实哪里解释得清楚?
就老老实实地当作一个梦吧。
但无疑,梦中的感情是真挚的,无论是对友情、亲情还是爱情的认知,又或是憧憬向往,都是发自肺腑的。
而这一部分也是最真实的。
无论人类的历史如何变迁,人类的感情始终变化不大,比如对真善美公平的追求, 变化的只是表达方式。
至于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既然已经是历史, 无论如何也无从改变。
历史,历史, 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文字记录之前所发生的事件嘛。
后来者如何参与?即便有一天人类拥有这样的技能,后来者真的能够参与进去,又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呢?
而事实上,或许根本做不到。
姑且当作是一个美好的梦吧。
既然是梦,终究会醒。
梦醒了,无论你我,还得继续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搬砖,奋斗。
——全书完。
……
这本书就写到这儿吧,已经尽了我最大的努力。
明天会写一个“后记”,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感谢一路支持的朋友。
先说一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