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我没有,他们不会那样……”
许建北低喃着,仿佛在辩解,又仿佛在劝慰自己。
可当他对上许建西,看见三哥脸上的青紫时,突然就说不下去了。
当时他们一起去的那些人,可是叫嚣着要让找他们兄弟麻烦的人好看。
他们所谓的好看,绝对是威胁警告那么简单。
更不用说对方讹人不成还打伤了他们兄弟,不说叫人有来无回,也得揍得他十天半月下不来炕。
若真这样做了,那许建西不仅损失了二十块钱余款,还会挨一顿揍。
这跟姑姑说的聚众闹事、抢劫,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
……
可能是周日的原因,今天农贸市场的人特别多。
许清清跟苏颖两个人都是没什么经验的,买的人多了就有点手忙脚乱。
有人欺负她们两个年纪不大,挑三拣四这不好那不好,还碰见个称好了份量趁人都没付钱就偷溜走的。
两人焦头烂额,就盼着许建东快点回来。
可一直等到傍晚快收摊,许建东才带着两个弟弟姗姗来迟。
许清清累的叫人的力气都没有,哀怨的问他们怎么回来这么晚。
许建南赶忙上前接过小妹手里的箱子,装上车。
“三叔在家里发脾气,闹了一场,我们就多劝了会儿。”
“四哥他没事吧?”
许清清一边想让许建北受顿教训以后走上正途,一边又怕三叔下手太重伤到他。
“就是被三叔踢了几脚,用藤条抽了几下子。他皮糙肉厚的,能有什么大事。”许建西在旁边接腔。
刚才在三叔家他没火上浇油,但一想到自己这张英俊的脸被许建北的人给打毁容了,还是有点恼的。
许清清没注意到三哥嘴里的怨念,继续追问:“那四哥有没有说,以后再不跟那些人来往了?”
“他想来往也没用了,三叔把他关起来叫他反思。什么时候想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并且保证以后绝不再犯,才能放他出来。”
许清清有点惆怅,也不知道这办法行不行,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她这次来市里不止是为了看大哥的生意怎么样,还有件事就是去邮寄自己最新翻译出来的书稿,还有领之前的稿费。
因为放假时间比较宽裕,上次她一共邮寄了三万多字的稿子过去,应该有六十多块钱。
只是她拿到汇款单,却发现上面的金额却足足多出了十五块,另外还有一个小包裹。
许清清诧异,这什么情况?
回去后就忍不住马上拆开了,包裹里面竟然是一小沓的信件,最上面一封是报社编辑写来的。
许清清飞快拆开,看见上面写着,她的译文因为措辞精准、故事客观性强,很受读者喜欢。
最近报社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都是跟她探讨书籍内容和一些翻译问题的,他们随着包裹一起寄过来了。
还有因为读者反响好,报社决定给她每千字上涨五毛钱稿费,随着这次的稿件数量一起发放。
并且鼓励她再接再厉,只要稿子好,反响好,后续还会不定期上浮价格。
读完信,许清清虽然激动自己的译文居然涨价了,但远远比不上那一沓信件。
文字是枯燥的,要不是钱勾着,许清清有好几次都想放弃了。
可如今看着那些信件,还有里面诚恳的措词,有赞扬有请教有探讨,许清清突然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了更高一层的价值。
她是俗气的人,所以爱财,但不代表她没有风骨。
如今这一封封信,代表着对她的肯定。
没有人不渴望被认可,她也是。
许建南刚切了两牙西瓜送进来给她,看到这些信着实惊讶了下。
“我们家小妹真是出息了,写的东西不止能在报纸上发表,还有这么多人喜欢,这可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啊。”
许清清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这还得多谢二哥你送我的那本书好,大家只是喜欢那个故事而已啦。”
“不不不。”许建南摆手。
“故事若是骨架,你翻译的就是血肉,读者看不到骨架,他们只能看见你塑造出来的血肉。哪怕骨架再好,血肉塑造不好大家都不会喜欢,这两件事是相辅相成的。”
有文化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徐建南会用这么精彩的比喻来形容。
许建西看见了只说:“卧槽,清儿你也太牛了吧?”
果然是奈何老子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
但不管是文雅的还是粗俗的赞扬,许清清都高兴地很。
大手一挥,拿着稿费买了四斤肉回来,晚上几个人吃了顿香喷喷的红烧肉庆祝。
第二天,他们就回村了。
许清清赚到钱,写起东西来更有动力,各种忙碌也早就把男女主丢到脑后了。
许建南把百货商店的货款结清了,家里还剩下六台电风扇。
等到这些卖出去,他能赚上差不多一千块钱。
这些钱一下子就填补了他给何家的彩礼钱,能用自己的努力赚到钱娶媳妇,而不是处处依靠父母,他心里很宽慰。
家里的房子修缮得差不多了,家具也都打好了。
他结婚的事也不能再拖,否则到秋收时候就更没时间了。
回到家,就跟母亲商量去何家商定结婚的事。
因为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两家人一起看了黄历,挑了八月十六号的双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许家人就开始着手结婚当天要用的东西。
新衣服肯定要做两套,给新娘子的衣服也有四套,还有房里的各种用品、红喜字爆竹这些东西。
还有婚礼当天的菜,接亲还借了大队的拖拉机。
这些都是细致活,许建南一个大男人肯定想不周全,胡月兰就主动帮忙去了。
忙碌十来天,正日子很快就到了。
喜事早就通知下去了,十四号左右,就有远道的亲戚提前上门了。
许清清便收起了自己的活计,跟着一起招呼客人。
因为许家上次办喜事已经是五年前了,不少亲戚好几年没见,一见面热情的不得了。
秦玉娥也有意炫耀,夸完大孙子去城里摆摊又夸二孙子卖电风扇自己赚彩礼钱。
还不忘带上许清清,学习好还能写稿子发在报纸上。
简直像是一只开屏的孔雀,引得那些亲戚也跟着不停的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