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马卡洛夫带着一帮人忙活时,手机响了起来。
“厂长,客人到了大门口了!”
这是被马卡洛夫派到大门口迎接客人的办公室主任打来的电话。
接到电话后,马卡洛夫立刻放下手里旳工作,喊上别的几名高管,一起下楼准备迎接大客户的到来了。
几人刚到楼下没两分钟,就看到从远处开来一个长长的车队。
清一色的白色兰德酷路泽,足足有十来辆!
没等车队停下来,马卡洛夫脸上就露出笑容,快步迎了上去。
现在是一月初,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虽然黑海造船厂靠近海边,气温并没有俄罗斯以及乌国其它地方那么冷,但依然来到了零下十来度。
而且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就在楼下等了两三分钟的时间,马卡洛夫等人的头上、肩上已经落了白白一层积雪。
车队停稳,一阵“砰砰砰”的开车门关车门的声音。
下来的人中,马卡洛夫只认识彼得洛夫这么一个,不过他的眼神却是盯着彼得洛夫旁边的那位年轻人身上。
很明显,就看彼得洛夫都要落后那年轻人一步,以及众星拱月的样子,马卡洛夫要是还看不出来到底谁才是老板,那他这么多年的厂长也是白当了!
果然,彼得洛夫给迎上来的马卡洛夫介绍道:“马卡洛夫厂长,这位就是我们瓦格纳公司的老板,米哈伊尔先生!老板,这位就是马卡洛夫厂长了,他已经担任黑海造船厂厂长有近二十年了,在厂子里威望非常高!”
王业看了看马卡洛夫,六十出头的年龄,中等身材微微发胖,头发已经花白,还戴着一副眼镜,面色红润,看起来很和善的样子。
两人的右手紧紧握在一起,马卡洛夫也打量了一下这个叫米哈伊尔的年轻人。
黑海造船厂只是一家偏在一隅的工厂,消息相当闭塞,加上厂子里状况不怎么样,老厂长整天操心的都是从哪搞点钱养活厂里的工人,自然也不会去关心俄罗斯的政治消息。
所以,对于米哈伊尔这个最近一段时间大出风头的杜马议员,他并不知道。
但有些东西,马卡洛夫还是有所了解的,例如这个瓦格纳安保公司,绝对是有着军方背景的!
因为在彼得洛夫第一次过来谈购买那艘乌兰号万吨巡洋舰时,就有乌国这边军方大佬给马卡洛夫打过招呼,说这家公司是有俄军方背景,比较可靠,可以放心把军舰卖给他们。
这也是正常的,毕竟这可是巡洋舰!
要是不知道买家背景的话,马卡洛夫也不敢乱卖啊,万一卖给了不该卖的人,他将来也是要背锅的……
所以,根据马卡洛夫掌握的信息,他对米哈伊尔的印象就是:背景雄厚、和俄罗斯军方有很深的关系、财力不凡、出手大方!
当然,看到米哈伊尔这么年轻,马卡洛夫很自然地就把他当成了某大佬家的二代了……
但不管米哈伊尔是什么来头,马卡洛夫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只要他愿意掏钱买自己的船,那就是好人!
…………
一番寒暄后,马卡洛夫热情地招呼王业一行进办公楼。
在他的带领下,王业简单看了一圈黑海造船厂的总部大楼,厂子里的重要部门,基本都集中在这栋楼里了。
重点参观的,自然是陈列室。
在这个大房间里,黑海造船厂建造过的各种大型军舰,都有相应的模型摆在这里。
最显眼的位置,自然是黑海造船厂建造过的那些航母!
马卡洛夫带着骄傲的口吻介绍道:
“我们船厂有一项重大创新,就是基于大型总段建造方法,将航母建造工程流水线化。
在完成改造的船体旁边,单独建设了一个面积超过18000平方米,承载能力与船台相当的平台。
在船台进行第一艘航母的建造时,这个平台上将平行进行第二艘航母的总段装配,当前一艘航母完成总装并下水舾装时,用于装配下一艘航母的几个总段已经在平台上装配完毕,并送往刚刚腾出来的船台上吊装。
这一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航母的批量生产效率,在七十年代这一新方法被首先应用在基辅级航母的后两艘舰的建造中。
七八年新罗西斯克号总装完成并下水,同时巴库号也完成总段装配,并通过起重机在新罗西斯克号腾出的船台上进行吊装,到八二年新罗西斯克号完成海试后,巴库号也建成下水,平均每舰从开工到下水用了两年半时间。
在最辉煌时,每三年,我们就可以建造一艘航空母舰!
……”
其实不用他介绍,王业也知道黑海造船厂曾经辉煌过。
但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衰落了,因为穷……
对于航母这玩意,王业暂时还没有什么想法,其实真要搞的话,还真的能搞到手!
可问题是,搞来后做什么用呢?
航母的维护费用有多高昂就不用说了,一般小一点的国家可都养不起的!
而且光是一个裸航母,那完全没一点用,上面你要配战斗机吧,那又是一笔天价的费用了!
再说了,能操控航母的技术人员以及开舰载机的飞行员,那放在任何国家都是顶尖的人才了,就算在俄罗斯,估计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人。
所以先搞个万吨巡洋舰,再配上一些护卫舰、驱逐舰之类的,组成个小型舰队,已经是当下王业能够承受的最佳方案了。
参观完之后,大家来到会议室坐下。
马卡洛夫先致了欢迎词,然后满怀热切地问道:“请问米哈伊尔先生这次过来,是有什么采购目标吗?只要是我们厂里现有的舰艇或者是我们能建造的,您都可以提出来!当然了,以我们船厂的实力,下到护卫舰运输船,上到航母巡洋舰,都是可以建造出来的!”
他这就是在吹牛了……
或许船厂以前有这个实力,但现在嘛,别的不说,航母已经不可能建得出来了。
厂里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也流失了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