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分类男生女生完本排行书单专题原创专区
阅读吧>历史>大明伪君子>第28章 来点干货

大明伪君子第28章 来点干货

作者:南墙的那头分类:历史更新时间:2021-11-01 15:34:03

做商人的,也不是不能通过纳捐这条路子,摆脱商人的身份,弄个小官当当。

这样的情形,从景泰帝时期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纳捐体系。

可问题是,通过纳捐得来的官,地位之低,待遇之差,名声之臭,比商人还要不如。

更别说什么光宗耀祖,不招致无妄之灾就不错了。

大明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完整的官员晋升体系,一个人,要经历蒙生,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不止十年的寒窗苦读,才能踏进做官这个门槛。

之后才是由低到高一步步投机钻营奋斗等等上位,十分不易,中间有无数的花花肠子绕来绕去,乃是一门十分高深莫测的学问。

如此含辛茹苦加艰难曲折,当然会让天下读书人同仇敌忾,体制外的人通过种种非正常途径混进这个纯洁的读书人队伍,那是要被群起而攻之,注定是没有好下场的。

当然,言官们是最喜欢这些捐官的“渣渣们”的,有事可做了啊!

有事弹劾,无事也弹劾,总之视心情而定,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弹捐官的难道还去弹小鸡!

因此也就形成了,做官这条路,是一个十分排外的专项上升通道。

试问一个体制外的人,其躯体真能金刚不坏?能扛得住多少次不怀好意的集火?

所以这个纳捐当官的路子一开始就没敢走正途。

景泰帝开这个口子,一来是为赈灾,二来顺便充实一下内帑,也是不敢触怒文官集团的。

所以景泰帝对于捐官者一开始的回报是“授锦衣卫出身”。

算是皇家的恩典,不占文官的名额,这总行了吧!

谁知文官集团一看,不行,这个先例一开还能有个好?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把手伸到咱们碗里,得弄个制度把这事弄到自己手里才成。

于是制定出了捐官的条条框框。

大意就是:钱可以捐,但是公帑要分走大半,人呢,也要由咱们文官来管。捐钱是好事,想当官也是一种上进的表现,即然你这么想当官,那就给你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呢,当然是重新学习的机会,想直接当官?门都没有。

先做个监生,进国子临回炉再造,什么时候合格了,再给你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当当,不服?那就哪凉快哪呆着。

而且一旦捐了官,那就要受官府制约了,随叫随到,伏低做小,大头上官拿,受气你去做,骂名你去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所以说,所谓的捐官,简直就是花钱当孙子,还是打了左脸笑着伸右脸的那种,这是人干的事吗?

怪不得众人怨气冲天。

捐官?方唐镜想想都想笑,就这点本事也想做架梁的好汉?

当真是答他都拉低了自己的智商。

会场越来越静,方唐镜看都没看裘员外,直等气氛降到了冰点才缓缓接着说道:

“唯其难能,所以可贵。因而今次天灾,生民涂炭,却也是诸位为朝廷分忧,解百姓倒悬的难得机会。”

还有机会?在座的谁不是人精,见方唐镜没说什么捐官,必然是有别的路子的,再听听。

“公等义助朝廷,朝廷必不吝论功行赏,此百年难遇之机,望诸君珍之重之。”

这当然是画饼充饥,在坐诸人没有几个会真正相信,说说而已嘛,谁当真谁傻。

而且就算是真,又弄个“锦衣卫出身”,这种臭不可闻的名声避之唯恐不及,哪敢招惹!

唯有裘员外甚至还笑了出来,附合鼓掌道:“是极,是极,我等虽位卑言微,也知忠义,一定尽力配合,定不教方小师爷难做。”

一片沉默中,这孤零零的掌声怎么听着都有几分刺耳的感觉,配合他之前明里暗里的挑刺挑拨,怎么看都象是在教训小儿:

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你说的话有用吗,爷今天偏就让你难做了,咋的!

方唐镜微微一哂,似若不见,继续道:“所以县尊大老爷决定引用太祖高皇帝旧例。”

“太祖高皇帝旧例?”人人面有愕然,不过倒是隐隐有些期盼起来,若是有旧例可循,还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这岂不是“祖宗成例”?有门!

只有庞掌柜一干人面露苦笑,这位方小师爷的獠牙一点点显露了出来,这里面,没一个能逃得出他的魔爪。

王捕头站在方唐镜身后,面无表情,心里却带出“就知道会这样”的想法。

所有人都在好奇!

太祖他老人家二十五岁参加义军,之后血战十五年而得国,又在位三十一年,光正史记载的事迹就多如牛毛,加上野史和民间传闻就更是浩如烟海,谁都好奇是哪一条旧例。

又听方唐镜娓娓道来:“至正十三年,太祖攻略定远,下除州,初时兵少粮,有民众捐粮五百石充军粮,乃解困,太祖亲迎,赞曰‘此皆忠义贤良之士也,当立祠世代敬之。’”

这……真的假的?众人一头雾水。

至正十三年是哪一年来着?扳下手指数下先。没办法,太祖用过的年号不少,有长有短,算了算,实在理不清,无奈放弃。

大家平时听得最多的就是各种版本的《大明绣像英烈传》,全都是各种杀。

常遇春常爷爷一把丈八点钢枪杀得各路反王屁滚尿流,啧啧。

徐达徐爷爷挥军八决八荡,直杀到鞑子老家,啧啧。

就连得道高人刘伯温刘爷爷也是手执两把片刀,杀气腾腾的大喊:“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贼方罢手”,啧啧,痛快!

动辄血流成河,谁会注意五百石粮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过想来不会有假的,太祖他老人家可是真龙天子,一言一行都是有史可查的,五十多卷的皇太祖实录,数十万字可不是假的,真的就记有这一笔呢?

若是真的,这实在是太祖爷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小得不能再小的浪花,就算太祖他老人家复生,九成九也记不得这事了吧?

只是事关太祖,谁也不敢说半个不字,就算是最跳的裘员外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

方唐镜这个文科生与别人不同,他上一世考博就是明史,论文就是专研明朝历代帝王,教材和资料就是大明皇实录,无论是野史和史实,都是清晰无比,此时信手拈来,大是挥洒自如。

随便一句“祖宗成法”“祖宗语录”就要砸得人晕头转向,满地找牙。

这才稍稍开始发力而已,方唐镜决定放点干货,于是接着道:

“今日之事虽不同,情相类,理亦相同,小子受县尊所托,将为那些救灾民于水火之中的义士,奏请朝廷封赠为‘贤者’,旌表乡里,立于乡贤祠,并列于名宦之旁,一切礼遇比名宦规格!”

哗!众人再也坐不住,议论纷纷。

不论真假,这事十有**能成。

首先,在太祖漫长的征战生涯中,地方民众捐钱捐粮劳军的事肯定有,而且不少,所以方唐镜说的这件事就算是假的也可以是真的。因为这是对皇明正统的美化。

其次,地方受灾,工商界人士踊跃捐欯本就是好事,乃是朝廷教化的最大明证,朝廷乐见其成。

其三,将乡贤祠与名宦祠合并,规制待遇皆为等同,并且这乡贤的名额还与善举(捐款数额)挂钩,这绝对是个首创,利国利民利官利士绅的举措,为各地灾后重建树立了一个样板标杆。

综上种种,朝廷不但没有不通过的理由,还会一力促成,大加宣讲,实是一举数得。

这里面的好处众人或许看不全面,但都是人精,除了自己能得的好处之外,别的好处也是能看得出一二分的。

正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五六十个精于讨价还价的商人更不是盖的,此时火力全开,气氛顿时空前热烈起来。

只有裘员外面对方唐镜的无视,指甲都掐进了掌心肉里,若是被方唐镜斥责,又或者争辩两句也好啊,无视算怎么回事,没把自己放在眼里?小贼也太欺负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宋体楷书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偏大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女生逍遥软萌
语速
适中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上一章章节列表下一章>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