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乐前半夜来,后半夜就又火急火燎地赶回去了。
经过高贤的一番提点之后,他茅塞顿开。
当即就表示,他一定要把这种“良性循环”发扬光大,让其他的富人们都出资修路,带动经济发展。
高贤拦都拦不住他。
没办法,最后只能放任他离去。
可能在碰一鼻子灰之后,他才能真正学会冷静吧。
高贤所说的这种经济学规律,其实很多人都懂,但是为什么其他人不能做到像高贤这个样子呢,那里面的原因可就太多了。
其中最大的一个缘由,就是他们并不像高贤一样,在高家的决策上面说一不二,他们也没有高贤那么大的威信,只要下达的命令,其他人就能立即一丝不苟地去完成。
简单点说,就是不够中央集权。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跟高贤一样,形成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他们基本上都是精于一两个行业,这样的话,事情的复杂程度就呈几何倍数上升。
简单点说,就是不具有完备的产业体系。
所以朱常乐急匆匆跑回保定府,即便他掏出自己的太孙身份来唬人,大家最多也就是意思意思,在家乡修个几百米的路顶天了。
这样子,是不可能形成那种良性循环的。
朱常乐此举,注定失败。
“算喽,年轻时候多碰壁,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好处。”高贤打了哈欠,继续钻回被窝睡觉去了。
高家麦子的信息,在保定府里面又引发了一次地震。
年轻的权贵无所谓,甚至感到开心,自家农民的粮食收成好了,那自己收租自然也能收得多了。
但是那些年纪大懂得多的地主们,则是心慌了。
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百年前的那次劫难,短短数十天的时间,地主们死了不知道多少。
于是他们约定之下,直接找到了当地的官府,说明了这一件事情。
本来以为,这次官府会跟他们站在同一条战线,因为官府也是那次浩劫的受害者。
但出乎他们的意料,保定府内所有的官府,都义正言辞地表示,高家此举,是百姓之福,当大力发扬。
于是他们人直接傻了,官府不管,那该怎么办呢?
“高家是怎么做的?”
有人提出了另一个思路。
众人又纷纷来到了高家这边,打听高家是怎么处理剩余劳动力的。
“简单,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就行了。”
高家直接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大地主们又懵了,他们也想提供工作岗位啊,可是没有高贤那么雄厚的资本啊,这怎么搞?
高贤很快又给出了一个方法。
“更简单,高家出资,你们到时候只要好好配合就成。”
这条消息出来之后,大地主们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不要他们出钱,还能得到一批优良的种子,农户们收成好了,他们每年收的租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而且自家周围还能修上方便快捷的道路。
这种好事,几辈子都不一定能碰到吧?
大地主们纷纷表示,一定倾力配合高贤的行动,如果需要的话,他们甚至可以自己掏一部分腰包,只希望高家能优先在他们那里搞基建开发。
于是接下来,在万民报的疯狂宣传和自上而下的配合下,高家的优良种子,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在保定府里面的名号,热得发烫了。
购买订单就想雪花一样,纷纷落在高家的农业部。
高家今年收获的所有粮食,几乎都被培养成了种子,向外出售。
种子的价格,可比粮食高了十数倍以上啊!
农业部狠狠地赚了一笔,农户们也享受了一部分红利,他们拿到了银子,喜笑颜开,更加支持农业部分发下来的任务了。
鱼娘的威信也跟着大大提高,甚至有些人都把她当成活菩萨对待了,就差没在家里点上香火。
不过在这全民狂欢的时候,有些人并不开心。
“都是一群蠢货,猪猡!”郑鸿哲听见这个消息之后,气得摔了桌上的杯具。
自从高贤开始在各地征集琉璃匠人的时候,他就整天吃不好睡不好的,无数次在深夜中想着,要不然就放掉琉璃产业算了,没了这个,珠宝、金银首饰,郑家也能赚到钱。
但他心里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郑家不是他郑鸿哲一个人的家族,其他管事人不会答应他这个提议的,反而还会让人觉得,他太怂了,不配坐在族长之位上。
而这一切,都是高贤带给他的压力。
高家每次得了好处,他的心里就沉下去几分。
这次的事件,他很快便分析出,高贤又能获得极大的利益。
那些大地主们,看起来好像占了便宜,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他们已经是高贤的瓮中之鳖,到时候一收网,就全部被高贤一口吞下。
郑鸿哲看得眼红的发热,但也只能看看而已,他根本不可能做到跟高贤一样的事情。
现在的他,还是先好好琢磨琢磨,怎么面对高贤接下来的攻势吧。
几个月已经过去了,以高贤的速度,琉璃估计已经造了出来,恐怕很快就会对市场发起冲击。
是的,他的每次行为,都是一次冲击。
不知道他们郑家,在这次冲击之下,能不能顶得住。
“唉...”郑鸿哲深深地叹了口气,燥热的天气让他更加心烦意乱了。
高贤也非常燥热,满脸都是汗水,不过与郑鸿哲不同,他此时的心情充满了期待。
“打开地窖!”高贤下了命令。
一旁的人抓着两根粗壮的铁索,奋力向外拉。
地面顿时裂开了一个缝隙,两块厚厚的铁板分了开来,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
顿时,一股寒流从地窖中涌了上来,扑面而来。
高贤只觉得浑身舒爽,忍不住发出了一阵低吟声。
“看来是成功了。”高贤微微一笑。
最近几天的天气太热了,受不了,抄书都没法静下心来,于是高贤打开电子阅读器,把制冰的方法从里面找了出来。
随后,他亲自主持制作,挑了几个学生打下手,也就三天时间,他们就把冰块弄出来了。
“这下终于不怕教室里热了。”学生们也非常开心。
“呵呵,想得美,这里的冰块,将优先供给玻璃窑,你们想凉快,自己做去!”高贤无情地赶走了这群学生,随后看向玻璃窑的方向。
终于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