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裴寂起身行一礼道:“张铉做事一向深谋远虑,微臣觉得,这应该是他早就策划的行动,绝不会是一时心血来潮,隋军占领蒲津关,对关中和长安的威胁太大,但如果兵力不够,那么也无法攻下长安,所以微臣觉得,张铉的本意也并非是想继续进攻关中或者长安,他很可能只是做个姿态,为了报复我们在他攻打高句丽时进攻壶关。”
裴寂话音刚落,刘文静便冷哼一声道:“张铉会那么无聊,为一个小小的壶关来报复我们吗?”
裴寂心中顿时大为恼火,怒视刘文静道:“圣上说各抒己见,我只是说出自己的想法罢了,刘相国何必处处针对我?”
众人一阵头大,这两人到哪里都要针锋相对,这么重要的议事也不肯消停,李渊心中十分不悦,很不客气地对刘文静道:“刘相国有什么见解,请对朕说!”
刘文静连忙起身施礼道:“微臣也接受马将军的推断,张铉目前在中原一带,如果他有意大举进攻关中,他必然会回中都坐镇,所以这次攻打蒲津关,他一定另有深意。”
“他会有什么深意?”李渊追问道。
“微臣觉得应该从张铉目前正在做之事来推断。”
刘文静的这句话一下子给众人指明了方向,陈叔达连忙道:“陛下,刘相国说得对,张铉目前正在率军争夺中原,一定是中原的战况发生了巨变,所以张铉才令军队从北面出手,攻占了蒲津关。”
事态越来越明朗了,李渊立刻令道:“宣兵部侍郎赵慈景立刻来见朕!”
赵慈景就在殿外等候,听到宣召,他快步走进了大殿,躬身施礼道:“微臣参见陛下。”
“赵侍郎,今天中原的最新战报可到了?”
“回禀陛下,战报刚刚送到,因路上被大雨淋湿了,微臣正在重新抄誉整理,陛下请稍等片刻,最迟一刻钟后可以上呈陛下。”
李渊心急如焚,哪里还等得了一刻钟,便急道:“你就说说内容吧!朕原战役究竟发生什么大变化?”
“回禀陛下,秦王殿下率军在襄国郡承休县再次击败王世充,王世充已退到伊阙县,形势十分危急,最新消息是张铉亲率五万军队杀进了颍川郡,正和屈突通将军的军队对峙。”
这个消息一出,殿中所有大臣都明白了,这就是围魏救赵之策,隋军进占蒲津关,威胁关中,逼迫唐军从中原撤军。
李渊长长叹息一声道:“好一个围魏救赵之策,这一步棋果断狠毒,不仅撕掉了去年签署的两军停战协议,更是杀得朕心惊胆战啊!”
马三宝再次起身禀奏道:“陛下,其实我们的形势非常危急,我们在太原以南兵力空虚,而太原军队被刘武周牵制,无法南下,如果隋军再继续增兵河东郡,恐怕就真的要大举进攻关中了。”
“那大将军认为我们该怎么办?”李渊虽然语气平静,但心中也有点急了,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焦虑之色。
马三宝又道:“太原城应该能挤出一点军队,陛下可领李孝恭将军立刻率一万军南下攻打轵关陉,想办法切断隋军西进道路,虽然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至少能拖住隋军,争取到一点时间,微臣以为,陛下要立刻调回中原军队支援关中。”
“大将军是指中原军队全部调回来吗?”陈叔达追问道。
马三宝欠身对陈叔达道:“卑职以为,留一部分军队不足以维护我们中原的利益。”
众人都沉默了,马三宝的意思很清楚,立刻从中原撤军,但东征中原是李渊策划已久,目前唐军战果丰硕,他怎么舍得轻易放弃。
李渊沉思良久,缓缓对众人道:“中原的战果不能轻易放弃,既然秦王已经占领襄国郡,那么可以走弘农郡撤回一部分军队,比如让屈突大将军率三万军回来,朕以为关中应该无恙了。”
……
尽管李渊要求大臣们封锁隋军占领河东城和蒲津关的消息,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首先在朝廷中传播,紧接着很多长安大族从冯翊郡送来飞鸽信中得到了确切消息,隋军攻占蒲津关、关中面临危机的消息便如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一时间长安风声鹤唳,一种不安的情绪在长安迅速蔓延,最明显的就是米价,这是危机的风向标,一夜之间,米价从斗米百文涨到了斗米一百五十文,很多家庭拿着米袋子奔向长安各大米铺,到了下午,米价便涨到了斗米两百文。
不仅米价迅速上涨,家家户户都开始收拾细软钱物,准备考虑在危机严重时,逃出城去乡下亲戚家躲避。
长安西市是大宗货物的集散地,每天大量的粮食、布匹、油料、牲畜在这里进进出出,每家店铺的生意都格外兴隆。
在西城北大门斜对面有一家酒肆叫做文昌居酒楼,虽然规模在长安只能算中等,不过地段不错,每天的生意也颇为兴隆,这家酒肆另一个背景是隋军在长安的一个情报点,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隋军在长安的情报点已经扩张到十三处,这座文昌居酒肆就是其中之一。
中午时分,文昌居酒肆生意十分兴隆,三层楼都坐满了客人,客人们正高谈阔论说着蒲津关之事,蒲津关之事已经有了七八个版本,每个版本都说得像真的一样,各种小道消息就是从酒肆这种地方传出去。
这时,一名年轻文士匆匆走进了酒肆,正在大堂招呼客人的掌柜看见了年轻文士,连忙迎上来笑道:“原来是高公子,好久不见了,今天还是老位子?”
年轻文士笑着点点头,掌柜给了他使了个眼色,继续笑道:“高公子,我们楼上请!”
年轻文士叫做高瑾,出身渤海高氏,但只是一名庶子,曾担任高唐县尉,张金称祸害清河郡时他弃官回家读书种田,三年前投奔张铉,现已被提升为参军从事,几个月前被派长安情报署担任参军。
高瑾虽然主管内勤,但他也有一定的任务,他主要是负责和长安朝廷的一名高官单线联系。
高瑾和掌柜上了三楼,三楼全部是单间雅室,也已经客满,他们来到东面最靠边的一间雅室前,高瑾指了指隔壁,掌柜连忙低声道:“隔壁无人!”
高瑾这才推门走进雅室,雅室内已经有了一名客人,是名皮肤白皙的中年男子,他头戴纱帽,身穿唐朝的绛色官袍,正负手站在窗前,高瑾连忙上前行礼,“学生参见侍郎!”
中年男子淡淡道:“我要马上回去,只有一个消息告诉你,天子已经决定从中原调三万军回援关中,秦王继续留在中原。”
说完,中年男子转身便离开了房间,房门轻轻一响,脚步声很快便走远了。
高瑾在房间里稍稍坐了片刻,也随即离开了酒肆,他并没有走远,而是直接来到了西市。
在西市东北角有一个颇大的货行,大大小小的店铺二十余家,是专门卖各种文房四宝的货行,由于长安人对文具纸张的需求量很大,因此这里的生意也格外兴隆,从早到晚都挤满了客人,经常会有官府的公差赶着前来购买笔墨纸砚,尤其纸张的需求量最大,这算是文具中卖得最好的商品。
货行虽小,却藏龙卧虎,其中一家以卖纸为主,叫做东海纸行的文宝店便是隋军在长安的情报总站,谁也不会想到,这家弥漫着一股纸帐味道的店铺竟然就是张铉了解长安各种动向的窗口。
高瑾来到东海纸行,前堂有十几个客人正在挑选文具纸帐,店内大大小小几十个箩筐里堆满了各种空卷轴,而白麻纸和黄麻纸堆砌有两层楼高,两名伙计正在招呼客人,见高瑾走进来,其中一人连忙迎了上来。
“杨东主回来了吗?”
“刚回来!就在里面。”
尽管这里是隋军在长安的情报总站,但情报头子杨重澜却很少呆在这里,他每天都会出现在长安的各个情报点上,听取执事们汇报情况,然后把重要情报带回交给高瑾处理。
高瑾直接走进后院,上了二楼,杨重澜正伏案疾书,他抬头见是高瑾,连忙放下笔关切地问道:“见到人了?”
高瑾点点头,“他告诉我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报,正是我们最关心的那件事。”
杨重澜连忙关上门窗,低声问道:“李世民从中原撤军吗?”
高瑾摇了摇头,“李渊只肯撤三万人回来,李世民会继续率大军留在中原。”
杨重澜神情变得凝重起来,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情报,他需要立刻将情报发送去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