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就只有软娇娇和软正佑的,齐雨花一直在暗地里看笑话,人家的录取通知书早早就到了,唯独只有他们兄妹两迟迟不到,多半是没考上。
有这样想法的又何止是齐雨花,村里面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只是因为软父是队长,不好当着面讨论这些问题,所以,一直憋在心里。
知青所王志国考上了专科,他这么多年没碰书,临时抱佛脚,好一阵恶补,每天晚上都在挑灯夜读,看复习资料,和程玉渊一样擦着录取线进了专科。
还有两个女知青考上了本科。
全村就算是没考上的知青们都得了信,只剩下软家两个人了。
软父软母也在为自家儿女担心,他们知道娇娇和儿子为了这一次的高考做了很久的准备。
所以,在程玉渊都拿到了通知单后,软父软母都失望了,暗地里商量着怎么安慰他们兄妹两时,门口忽然传来一阵不小的声响。
“队长,你家两个孩子的录取通知书来了!”
送信的邮政工作人员,穿着一身绿色衣服,挎着大包,骑着自行车,停在了软家门口,从一大叠的信封中,找了两份标着姓名的信封。
递给了首先出来的软父,熟门熟路道,“两个人的,一个软正佑,一个软娇娇。”
软父虽然高兴,但还算稳得住,握住两个信封,客气道,“谢谢你啊,有时间来家里喝杯茶!”
邮政人员开玩笑的点头,“那当然,软队长这一次家里出了两个大学生,有机会我一定要让我家里的臭小子和您家的两个孩子学习!”
“客气了。”
软母抓着软娇娇的手,高兴不已,“考上了!娇娇,正佑你们真的考上了!”
软娇娇听取了许清哲的意见,选择了京城人民师范大学,听说从那里面毕业的学生,十有**都成了老师。
软娇娇知道现在国内最差的就是懂外语的人才,就算是毕业后,教外语也很不错。
软正佑则是一脸意外,他其实对这次的高考并没有什么把握,毕竟,他高三都没上的呢!
所以,他报的学校是软娇娇同一个学校,因为录取线低啊!
接下来的两天,软家忽然变得门庭若市,时不时就有人上门,说恭喜,其实打着想让软娇娇和软正佑给他们孩子补习的想法。
知青点那里村里人不好意思去说这些话,但是,软家不同啊,这是同村,又是队长,说不定就同意了呢?
村里面这么多的人报考这一次无一例外的被刷了下来,虽然并不意外,可还是忍不住的羡慕不是?
软家本来日子就已经红红火火了,现在倒好,两个孩子都考到了京城?那可是首都,对村里面的人来说,想都不敢想的地方,这让他们怎么能不羡慕?
同时也戳着自家孩子的脑袋,怎么就连队长家的小女儿都比不上呢?
软家虽然没有同意,但是经过软娇娇的同意,他们把软娇娇整理好的复习资料给了村里面的人,让他们一人抄一份,可以拿回家好好复习。
今年不行,不是还有明年吗?
这话一出,那些原本还有些眼红软家的村里人立马感恩戴德,为自己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
其实,就算他们不问,软娇娇也会把这份复习资料分享给村里面的人,并不是她大方,而是考虑到软父软母两人。
等他们一走,家里面就只有他们两人,虽然现在看着并没有什么事情,身体强健,但,能够与别人交好,尽量交好。
软父这个队长也好展开工作,另外有句俗语说的话,远亲不如近邻,就算小姑姑在县城里,但也很难照看到软家。
如果真有什么事,可能最后还是需要村里面的人报信。
至于,齐雨花,说句不好听的话,明年她正值生产的时候,就算想要考也考不了。
至于后面会怎么样,软娇娇也不想关心,为了一个不值得的人,时时刻刻盯着,完全没必要。
她的目标是更加远大的,不该将目光定在这么一个心思不正的人身上!
——
几天后,软娇娇软正佑兄妹和许清哲,程玉渊动身出发去京城,作为京城人士,程玉渊一路上十分的兴奋,虽然下乡只有一年,但他深刻的体会到了他以前在家中有多幸福了!
洗衣服?
上工?
呵呵,这些事情他以前还从来没有经历过,他家的情况虽然比不上许家,但在军区大院也是排的上号的。
许清哲一路好几次想要和软娇娇说说悄悄话,都被没有眼力见的软正佑打断了,好几次想要出去走走。
软正佑一直拉着他说话,要不是看在娇娇份上,许清哲这么清冷淡漠的一个人,怎么可能突然这么平易近人?
软正佑想法很简单,自家妹妹很乖,至于许清哲能够整理出那样一份帮助他考上了大学的复习资料,还借给了妹妹,肯定是个热心人。
所以,他怕许清哲一路上无聊,只能拉着他聊天。
许清哲要是知道内情的话,一定会说,大可不必!
他一点也不想说话,最起码,他不想和除了软娇娇以外的人说话。
从万里村到京城坐火车整整过了好几天,中间,许清哲都没什么机会和娇娇说话,只能眼睁睁看着对象近在眼前,却一句话也不能搭。
娇娇说过,大学毕业前不想结婚,再加上村里面的人闲言碎语太多,所以,她不想太早将恋情暴露在大众的面前。
这种情况下,许清哲还能有什么办法?自然只能顺从她的话,谁让他之前说过会事事顺从她呢?
到了京城,作为京城人士,许清哲再也没了理由和软娇娇一起同路,因此,许清哲和程玉渊就在家里人的接站下,一起回了家。
而软娇娇和软正佑直接去了学校。
离开学也不到几天了,这个时候去学校正好,还能早早的熟悉一下学校环境。
——
开学第一天,软娇娇宿舍里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的陆续来了学校,宿舍里一半的人都是京城本地人,还有的就是各地考过来的女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