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最开始的两个校区已经都落实了,正在拆改修补增建,我们自己的地产公司在搞,质量和速度都是比较不错的。”
“关键是,哪儿有那么大的地方啊?从幼儿园到大学呀,操场就得至少四个吧?相互之间还不能太近,然后食堂宿舍教职工楼,图书馆。
如果在市外的话那也太偏远了,各方面都是麻烦,市内……不可能,哪有那么大的地方?哦,是不是各个学校其实都是分散的,就是,名义上是一家。”
“你感觉学校得多大?”
“怎么也得……有我们学校十个大吧?”
张彦明摇了摇头:“不够,你们学校才不到六亩地,十个也才六十亩,那可真差远了,高中和大学确实比较占地方,需要的各种设施配套太多。
咱们的校区,我算算啊……差不多有这边的,两百一十多倍,接近一平方公里。有六个操场,宿舍区教职工区加起来有八个,够用了。
应该在八月底整改结束交付,主要是实验室教研楼图书馆这几部分,教学楼和其他的东西原来就有。原来那块儿就是几个学校。哎?”
张彦明扭头看向孙红叶:“如果他们一家都过来上班,还住西直门干什么?直接住家属院儿不就行了?还买什么车呀?下楼就是单位。”
他回过头对王老师说:“那边校区东面两边有几个小区是给教职员工准备的家属院儿,南面有个院儿是刚建成的,硬让我赖下来了,你们可以就住那儿。”
孙红叶听着就笑。自家这个爷们可不是一般人,和上面那些老人是真能拿得下脸撒娇卖萌耍无赖,脸皮还厚,硬生生的磨下来两个人家刚建好的院儿。
虽然说也得给钱吧,但换个人你试试?看看多给点钱能不能好使。
枫城的两个校区,一个在京城,另一个在渝州。
那边不是撤了开发区改成小镇了吗?原来计划的幼儿园学校什么的都没变,直接就原地扩建了,把原来计划中的一个公园纳了进来。
其实是因为建这种完全型学院太占地势,所以当初是打算渝州这边做为总部运营的,以后再慢慢找地方慢慢建设,这事儿可不是着急的事儿。
结果张彦明前段时间张彦明和刘市长还有李区长不是都提过办学校办医院的事儿嘛,两个人对这事儿都挺上心的。
这可是笔大投资,而且是属于社会性半公益投资,也难怪两位大佬都动心。
过了这么一段时间,李区长给张彦明提供了一条信息:部队以前有不少各级院校,现在上面的意思是整改,慢慢都要交给地方上举办。
这事儿应该李区长和刘市之间有所沟通。因为张彦明的关系,李区长和刘市现在走的比较近。
然后张彦明和军部还有市里都接触了一下,最终把军部这边的四所中小学校两个幼儿园全都接了过来,还包含了一个科研所和几个大院儿。
从公主坟到八角桥,原来全是各种大院儿,也是京城大院文化的发源地,现在因为社会变革的关系,很多大院都已经脱去了神秘封闭的外衣,和普通小区也没有太大差别了。
其实说是大院儿,并没有多大,这个得看级别。这边一般都是原来级别比较高的单位,那会儿又不缺土地,所以都比较宽松,环境搞的特别好。
一个大院儿占地最小七十多亩也就是一百两百户人家,那是真舒服。也难怪那会儿的大院孩子那么抱团,都不用出院子有的是地方玩儿,从小玩到大,不抱团才怪了。
难得的是四所中小学两个幼儿园加上几个院子,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型地块,只有东侧的两个相对级别低一点儿的大院子是在地块外面,隔着一条街。
这样的话就完全可以把整个校区封闭起来管理了,会有很多便利,而且院内外的交通各方面都不受什么影响。
其中中间有所小学是人家海甸的市政小学,和厂桥小学差不多大小,正好夹在地块中间,也就直接划归过来了,不知道这学校的领导是什么心情。
至于张彦明死皮赖脸硬磨来的两个院子,是因为地块的东北角上有个空司的单位,占掉了一块。这事儿总不能因为你要办学校把人家一个单位给迁走。
这不是地块就缺了块角嘛,张彦明就跑去磨嘴,硬是让他赖回来两个院子。其实也是考虑将来教职员工的居住问题。
这个学校虽然枫城接手,从军办转为民办,但是因为是和公办重点院校合作,这性质就不能这么简单的定,而且以后其实还是以接收部队子弟为主。
包括物流安保物业这几家公司,其实也算是军人子弟范筹。这也就是孙红叶所说的自带的生源。
孩子在这里从幼儿园开始一直能读到大学,当然也可以考其他院校,尤其是国内的军事院校,什么都不影响。
其实这种完全性的学校好处很多,孩子不用转来转去的,从教学到思想意识培养再到各个方面都能比较统一,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然成材率就要高些。
其实这里面还有别的事儿。
张彦明这算是又开了一个国内先河,这种完全性的完全学校目前来说还没有,上面也是想看看结果,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可以借鉴推广。
所以教育口的大佬们,还有体改办王主任那边都在帮着推动促成,给张彦明省了不少事儿。
对于军部来说,也算是一个试典,如果这次成功了,那以后下面各级学校的转改就算是有了着落。
他们其实也要考虑很多事情,学校本来就是为了培养部队子弟成立的,如果交到地方上,那对部队子弟的就读各方面会不会有影响?
肯定会有一些,好坏谁也不敢说,但学校环境和氛围变得复杂了是肯定的。
交给张彦明,其实就是因为张彦明是自己人,骨子里是一家人,相对来说外部的影响就会降到相当低的程度。
这也是张彦明能够保证的。他本身办学就不是为了什么赚钱,而是真的去培养各类人才,从教学到各方面肯定也不太可能和常规院校走一样的路子。
比如文学,体育和音乐,还有美术。
张彦明感觉一个人要读接近二十年的书,到了社会上却要完全从头开始,这根本就是一种不公平。
有多少人出来会去搞科研搞理论研究?为了极少数无视大多数能叫公平?而且他知道一技之长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会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如果说,非得要强调因材施教有点不太切合实际,那么多教点有用的其实并不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