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也不对,其实这些泥瓦匠跟木匠,已经有过两次经验了。
之前,还修建了邓观名下的那个宅子。
不过,那个时候,邓远还没有拜师学艺,他的师傅也没有被邀请来这边干活。所以,木匠活这一块,没有人帮忙仔细盯着以及筹谋。
如今的这个宅子,可比之前修建的两个宅子,要精细、合理多了,也适用、科学、舒服多了。
完工之后,邓远跟他的师傅,被江小禾留了下来。
她打算给家里打造几张沙发,三张长的餐桌,以及配套的椅子,还有九张小板凳,九张小的靠背椅。
听上去好像很多,其实三个宅子一分,就不显得多了。
这些,打的都不是寻常的样式,而是根据她画的图纸来打造的。
一看完她给的图纸,师傅邓铁木就双眼发亮,走不动步。主动表示,一定会好好打造这些家具,绝对不会让她失望。
这是一个五十出头的老木匠,师从木匠世家的老手艺人,很是学到了一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木匠手艺。
不,应该说,是学到了一些绝活,流传了上千年的绝活。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江小禾惊喜的发现,这个邓铁木,何止是木匠师傅啊,简直就是机关术的传人!
也不对,说传人,还是差了很大一截的距离。
但是,如果说传人是亲传弟子,那么邓铁木就是那外门弟子中的佼佼者。
如此,也算很不错了。
江小禾家跟郭老师家住的庭院里,都是打了水井的,只是江小禾家的是深水井,很深的那一种。
郭老师家的水井,是浅水井,比江小禾家的都快浅了一多半了。
那么深的井,对于普通人来说,要从井里打水有点费力。
比如,对于木生跟玉兰这样的小孩儿来说,真的很是费力。一个不小心,还得担心打水的时候,会倒栽进井里去。
钱家庄的井,就是非常深的深水井,江小禾七八岁的时候,就要负责给家里挑水。
记忆之中,有好几次,都差点倒栽进了井里。
甚至有一次,她还真的倒栽进去了,幸好有人也正在打水,连忙喊她抓住自己栓在铁桶上的绳子,把她给救了上来。
这件事情,在她的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
很长时间过去了,她还时常会做掉下井的噩梦。
往事不堪回首,江小禾至今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就跟邓铁木提了几个建议。
邓铁木只是琢磨了一刻钟这样,就带着邓远,利用杠杆原理研制成桔槔,用于郭老师家那边从井里提水。
桔槔俗称“吊杆”、“称杆”,古代汉族农用工具。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
商代在农业灌溉方面,开始采用桔槔。
它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
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
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而且延续了几千年,是华夏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
这种简单的汲水工具虽简单,但它使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
桔槔的结构,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杠杆。
这种提水工具,是华夏古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灌溉机械。
针对江小禾家的深水井,邓铁木还应江小禾的要求,制造了辘轳跟滑车。
辘轳用于从井里打水,滑车用于把装满了水的木桶,运送到目的地去。
辘轳,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利用轮轴的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
辘轳是古代汉族民间的起重机械,也是绞车的一种类型。常用于从井中汲水的称为井辘轳。
辘轳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用于从竖井中提升铜矿石。
桔槔,亦称吊杆,提升机械,桔槔的机构简单。
辘轳,是轮轴与杠杆原理相结合的简单提水工具。
至今,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区,也还在使用辘轳从深井中提水。
杠杆,是中国古代应用最普遍的简单机械。杠杆在华夏的典型发展是秤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在一根杠杆上安装吊绳作为支点,一端挂上重物,另一端挂上砝码或秤锤,就可以称量物体的重量。
桔槔跟辘轳,都是从杠杆演变而来的提水工具,从春秋时代就开始流传了。
可惜的是,就是这么简单的工具,在山前村一带,竟然也没有人会打造,也没有流行下来。
在北方,解放之前,似乎倒是常见。
桔槔只能在浅水中吸水,无法满足深井吸水的需求,极大的限制了农业的发展。辘轳的出现,弥补了桔槔的不足,既省力,又便于深井吸水,满足了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方面对于水资源的进一步需求。
江小禾现在想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邓铁木跟邓远,把这些在当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小的发明创造,继续运用于农业生产跟日常生活之中。
不能因为古老,就认为是落后的。
这些不用花费汽油、机油、柴油的古老机械,对环境的破坏力,微乎其微。
多多的巧用古老又智慧的机关术,人类的家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才能长久的保持空气清新,风景如画,四季分明,灾难不会那么常见。
既保持古朴自然的生活,科学技术又不至于落后。
从另一方面来讲,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多一些小巧适用的小发明小创造,可以大大的丰富平凡老百姓生活中的乐趣跟幸福指数,提高生产进度、效率跟成果!
如此,何乐而不为?
江小禾仿佛找到了新的兴趣跟爱好,绞尽脑汁的,回想前世种种,以及在修仙界的种种。
曾经的种植女仙,记忆力跟理解力,那是非常惊人的。
前世今生,所有看过的书籍,听说过的事情,学习过的文化科技知识,在她全神贯注的回忆之中,一点一滴的,汇聚在了脑海里。
就跟放电影一样,也如同一幅幅画面那样,在脑海一一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