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清洗东西不能直接在溪流里,也不准往溪流里扔垃圾!”
小莉很体贴的,主动解释。
“哦,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啊?”
江筱禾不禁喃喃自语,眼里满是光彩跟敬仰,“这个规矩好,余氏宗族的老祖宗好样的,值得钦佩!”
小莉叹了口气:“村里人一直坚守了百年,可是自从来了知青,这个规矩就被打破过!”
“没有做出惩罚么?”只要严厉惩罚,看谁还敢违反?
“自然严厉的惩罚了,只是我爹招来不少怨恨!而且,村里人也不是铁板一块,还是会有那么几个懒汉、小人跟伪君子!”
少女小莉无奈叹息,只恨这世上,怎么会有品行败坏之人。
江筱禾松了口气:“别想太多,那极个别的小人,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你当前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知识学到了,会永远属于你自己,谁都夺不走!”
“嗯,我听筱禾姐的!”小姑娘的脸上,很快又有了笑容,叽叽喳喳的,就跟那林间雀跃的小鸟一样。
晚饭过后,江筱禾这才将给村长一家的礼物,给找了出来。
小莉两根发带,五个皮筋,一支牙膏,一把牙刷,一个水壶,一个笔记本。
小莉娘跟小莉差不多,就是少了发带跟水壶。
村长一个水壶,一支牙膏,一把牙刷,一支钢笔。
其余的人,一律一支牙膏,一把牙刷。
小孩子,每人再加一把糖果,几块饼干。
女娃跟媳妇,一人再加两个皮筋,一根发带。
村长家的人口挺多的,大大小小,一共有十口人。
余大哥余水生22岁,余大嫂21岁,儿子小壮2岁。
余二哥余木生20岁,余二嫂20岁,女儿小花1岁。
余三哥余树生,15岁。
小莉爹,也就是村长余茂生43岁,小莉娘42岁。
爷爷奶奶,跟村长的大哥一起生活,江筱禾也准备了礼物。给爷爷奶奶,准备了一瓶麦乳精。
人多是非多,幸好,虽然没有分家,但是都分开住了。
一家一个小院,每个小院三间正房,两间耳房。
一共十二个小院,都紧挨在了一起,是两年前推倒老宅修建起来的。村长家在过去,也是大户人家,占地很广。光是花园,就有好几亩。
如今,推倒老宅修建的九个小院,还都是带了前院跟后院的那一种。
余队长一共三兄弟,每个兄弟刚好一家四个小院。
前院跟后院,都不算宽敞,前院三十来平米。后院,却只有一个茅房,以及一棵果树,一块小小的菜地。
菜地只种了几丛葱,一丛红皮菜,一丛紫苏。
正屋用的是青砖,耳房跟院墙,都是用石头砌的。
前进生产队,有一座石头山,那里的石头非常适合修建宅子。山涧里、河沟里的石头,也是修建宅子的好材料。
江筱禾很喜欢这样的农家小院,心里万分庆幸,知青点没有她的床位。不然,村长即便有心帮衬她,也不好让她搞特殊化。
如今,她已经知道了,小莉跟三哥,都还是初中生,在镇里上学。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
十分意外的是,兄妹二人,竟然还是同班同学。据说,那是因为小莉小时候没人带,很小就跟着书生一起上学了。
平日里,其实她可以独霸小莉的闺房。
余家的人收到她的礼物,也非常欢喜,对她更多了一分喜爱跟宽容。
隔天,也就是星期日下午,小莉要去镇上上学了,江筱禾又拉着她的手,塞过去一支钢笔。
村长的那支钢笔,已经给了小莉的三哥余树生了。
“小莉,跟你哥好好上学,至少也要把初中毕业证拿到手!平日里得空,跟你哥去废品收购站,淘换一些高中的课本跟学习资料。或者,去胡同里,跟家里有高中毕业生的人家,把高中课本跟学习资料买下来。”
江筱禾又塞过去一把零钱:“这里是十块钱,你拿去帮我买书,麻烦你了啊!”
如果她说,给他们兄妹二人自己买书,估计他们不会去买。如此,只好以自己的名义买了。再说了,她如今还真的很需要,多买几套高中的课本跟资料。
她没有忘记,自己要来这里插队的目的。
在离前进大队十里左右的地方,有一个农场,如今江家一大家子的人,都在这里劳动改造。
进去的路口,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个十字路口。
这是跟那个赶出的大叔聊天的时候,从大叔的嘴里,不动声色的给套出来的。
大叔家,正好就在农场三里远的村子里。
******
送别小莉兄妹二人,又休息了一个下午,第二天一早,江筱禾就正式上工了。
正赶上拔花生的时候,村长照顾她,分给她的活是拔花生,而不是挑花生那样的重活。
江筱禾早有准备,用碎布条(在省城的裁缝店买的)缠了右手的手掌。不然,一天下来,估计右手肯定伤痕累累。
拔花生,虽然不是重活,但是也是累活苦活。
夏日炎炎,饶是在这山区,稍微凉爽一点的地方,也是十分难捱的。
幸好,前世的苦菊,受了一辈子的苦。
在古代社会的江筱禾,也打小就习武,不是那种走路都要人扶的娇小姐。
如今的江筱禾,好歹练了几天武,也喝了好几天的空间泉水。身体算不上强壮,但是也还过得去,不比村里的姑娘差多少。
一天的活干下来,她居然拿了六个公分。
干活,是一人一块地,多劳多得,谁也别想偷懒。
这是村里定下的规矩,没有人可以打破,早前有人提出过异议,都被广大的老百姓给坚决的否决了。
满公分是十分,干特别重的活且干的多,十二个公分。村里的妇女,一般拿七八个公分,姑娘六个公分。半大的小子跟姑娘,两三个公分。
男知青,一般就六个公分;女知青,一般四五个公分。
江筱禾这头一回上工,就拿了六个公分,引来村里人的一片赞叹。
“这姑娘不错,不像别的知青,头一天干活的时候,尽帮倒忙不说,眼睛还长在额头上!”
“嗯,就是啊,江知青勤劳又漂亮,还挺和善,半点没有瞧不起咱们农民的样子!”
这是村里人的议论。
知青们,对江筱禾的观感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