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比赛开始后,礼部官员在签筒中抽出一只签,交给侍从,那侍从拿了签大声念着。
“第一局,“落”字,取“落花”中的“落”字。”
沈放听后马上略一思索便道。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 飞。”
第二个人也是才思敏捷,飞快给出答案。
“日落云已远,幽人梦也空。”
接下来的举人也是陆续给出答案,到了郑直那,那郑直也是略作思索状后回答道。
“昨日日未落,明朝花似霰。”
郑直所念的诗是他之前所作之诗,这个他是那个替身,不过郑直记忆力不错只是才气这种东西难以强求。
一轮过去淘汰了四个人下去,第二局开始。
礼部官员又从签筒中抽出一支签子交给侍从,侍从仍然是刚才那般念着内容。
“第二局,“书”字,取“书籍”中的“书”字。要求字在第六位。”
沈放思考的依然迅速便念到。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难度一上来,回答的时间便延长了,淘汰的人数也上来了。到了郑直他几乎是最后一刻才说出答案。
“多因夜坐观书影,易得春眠遇酒香。”
第二轮淘汰的人数比第一轮淘汰人数多了两倍多,达到了十人,第三局开始。
礼部官员仍是淡定的从签筒中抽出一支交给侍从,侍从大声念着。
“第三局,所选诗句中需多次出现“花”字,至少出现两次。“花”字取“百花齐放”中的“花”字。”
沈放又是首当其冲,念到。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不少人因此折戟沉沙,到了那个郑直,他还是留了下来,倒是让沈放松了口气,他可不想敌人还没对战就被自己蠢死了。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这第三局结束后,就剩了不多不少二十六个人,其中自然是包括沈放和郑直的。被淘汰的人中议论纷纷。
“这沈放怕是真有些才气,能得得了解元,今日飞花令所做的诗全是自己所做的。”
“那个郑公子的诗不也是自己所作的吗?有什么的?”
“这郑公之所念的诗是他的不错,这不都是之前所作的诗吗?那沈放所作的诗我可没听过。”
“这沈放是个什么人呀,无名之辈而已,自己写了诗不被人知道不是理所应当的。”
“这诗如果是我的诗,我可早就出诗集了。”
“什么意思?你莫不是跟那沈放一伙的。”
“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对人偏见那么多干嘛?”
这群人幸好还没丧失什么理智,顾着皇上和礼部官员在这,也没敢闹起来,不过这些话也定然是被下面的沈放和郑直听到了。
郑直眼神不善的看着沈放,心里不服气的很,他可是有名的才子,沈放怎么能跟他比。倒是忘了考中解元的是沈放,不是他自己。写出那些诗的人是林竹,亦不是他自己。
沈放早就习惯了被别人议论,他行的正做的直,自然是不在乎这些议论的,行大事者在乎这些倒是小气的很。
大气的沈放和小气的郑直都开始了主题赋诗的抽签,沈放抽中的是‘三’,而郑直抽中了‘五’。
抽完签后,侍从大声的念着规则。
“主题赋诗赛,抽中相同签数的人互为对手。由各位的小童准备好笔墨纸砚后,等侍女送上诗牌,各位便可以开始作诗,题材不限,时间为两柱香时间为限,作好的诗会送给京中有名的先生过目选出其中的优胜者。
“由于本次有二十八位参与,第一局便是留下十四人,第二局留下的是七人,第三局六人比赛一人轮空,留下四人,第四局两两比赛,留下两人竞争今日的头榜。”
比赛规则宣读完毕,主题赋诗比赛开始。
各自找到各自的对手后,礼部官员安排了侍女把他们对应的主题诗牌送上。
和沈放作为对手的人是今日做他旁边的,也是此次乡试的第二名,两人互通了姓名,便等着比赛的开始。
十九在一旁帮着沈放磨墨,侍女送上的主题是‘竹’,沈放一看此次的主题立马写下那首小学就背过的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首郑燮的《竹石》朗朗上口,倒是把竹子的品格和特征都写了出来,既是写竹子的品格的顽强又是写其挺拔的身形,以物写人,用在这恰到好处。
沈放此次虽然落笔快了不少,但是写得是慢了些,他要跟身旁的十九交代一些事。保证接下来的计划顺利。
“十九,我听那王竹说,此次比赛那郑直是知道主题赋诗的题目的,所以定是能留到最后,那个机会便是我揭穿他的机会,到时候你就趁机将林竹的面具当着众人的面取下。”
十九点头表示明白。
沈放这边也已经写完最后一笔,待到晾干,由十九收好递给侍女。
皇上在楼上一直关注着这边的情况,飞花令时,便见那沈放才思敏捷,答出诗词又迅速又合适,本就心中赞赏,现在又看到他竟然是本次主题赋诗比赛第一个写完的,更是惊讶,便吩咐李学礼去把沈放的诗呈上来。
李学礼立马去办了,皇上看到那篇《竹石》后,连叫三个“好”字,对李学礼说。
“这沈放和你的品行倒是像的很,若是他能入朝为官,你当个老师也是不错的。”
李学礼本来就对沈放满意的很,听了也是连连点头。
“皇上,臣对这沈放也是喜欢的很,就怕对方不肯。”
“你这时到懂得谦虚了,若是真的了此人做学生不得炫耀几次。”
“皇上真是打趣老臣。”
两柱香的时间说快不快,说慢不慢,最后所有人都写完了,至于结果如何,还得等着那些有名望的先生评判。
沈放这首得了皇上的点名夸奖自然是赢了,至于其他人的,皇上也只是看了两首有些争议的,只不过因为沈放写得太好,倒是衬托的别人的诗词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