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陆天要建立军情司,原因也是很简单的。
最为现代人,也作为重生过一次的人,他深刻知道,军事情报在战乱征伐的年代极为重要。
作为一名22世纪的异人,他心中自是深知道情报工作中的重要性质的。
举个例子,兵家至圣的《孙子兵法》里面就曾经说到过情报问题的重要性: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孙武的这一段话中大概是讲了两点的意思,主要说了情报工作要注意的两个点。
一点是在打仗前要分析敌我情况,获取尽量多的情报,从5个方面打分,如果分多就打,份低就不打。也就是说只打有胜券的仗。
另外一点就是要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只有通过知悉情报,才能够做到知晓敌情,百战百胜,处于庙堂之上对于战局有所掌控,从而获得胜利。
尤其是像东汉三国时期这样战乱的特殊时期,情报工作更是诸侯争霸,领地攻伐之间的重中之重,是非常关键之事情。
一个合格的情报长官可以改变一场战斗的局势,甚至于瓦解兵不血刃地就瓦解一整个势力,。
一个好的情报部门的长官可以匹敌的上十万大军都不为过,一个良好的情报部门长官的力量是相当恐怖的,地位非常高的。
在和平时代如此,在战争互相攻伐,勾心斗角的时代这些情报部门的力量更是能够上升好几成。
比如真实历史上,三个后来争霸的国家魏国,蜀国,吴国其实都是有各自的情报机构的,三方互相攻伐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武力和军力,其实也在对拼各自的情报部门。
明面上面,各国的大军在互相厮杀攻伐着,而在暗地里面的时候,各国的情报部门也在背后时候勾心斗角,各自安插间谍奸细,这场战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比如三国中的蜀国就曾经建立有情报机构,而最高长官则是号称蜀汉之辅翼的法正。
蜀国刘备麾下的法正就曾经担任过蜀国的最高情报部门的长官。
而张松,也和蜀国的情报部门的建立有莫大的关系,
张松和法正都是蜀地人,发现当时蜀地的刘璋没有野心,也没有实力,认为不是他们两人的真命之主。
后来张松真正看中的人其实是刘备。
当时张松和法正关系不错,于是就做了个媒,让法正出使刘备,刘备和法正见了一面,从此惊为天人。
两人就开始密谋把益州如何转手给刘备,期间源源不断的情报其实是从法正手里流向刘备处的,就相当于法正和张松成为了刘备情报部门的两大核心人员。
然而,张松毕竟没有受过正统的谍报训练,很快就被他亲哥哥张肃告发,事情败露被刘璋宰了。
但留在刘备处接头的法正幸免于难,至此一役,法正也就光明正大地开始留在刘备身边不停输出各种益州情报。
之后,刘备得来的关于益州许多核心情报其实是来自于法正的。
甚至可以说刘备后来能够得到益州这一块地方最大的功臣就是法正了。
什么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说白了,这些人加起来夺得益州的功劳还没有法正一个人还的大。
这之后,立下来了大功的法正自然更加受到信赖,成为了刘备的谋主,也是刘备最为信赖的谋士,当然没有二话是继续担任谍报机关的头子。
在法正在的时候,刘备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
从刘璋手里夺得了益州,真正算是得到了一块顺理成章的领地,毕竟刘备的荆州算是借的,随时可能被孙权夺走。
真正获得了一块可以让自己凭借的根据地。
一生颠沛流离了大半辈子,换了快十个的主子了,直到遇到了法正总算是获得了一块真正比较稳固的地盘。
而在之后的汉中决战,定军山一役中更是靠着法正强悍无比的情报能力斩杀曹魏的西线总大将,曹魏本家第一猛将夏侯渊。
夏侯渊那是何等人物,虎步关右,数年威慑诸羌、胡王,当年的西凉羌王马孟起也不过如此。
平定陇右之后,夏侯渊大举南下,大军压境之下,迫于夏侯渊兵锋之锐利,汉中不战而降。
然而在法正恐怖的情报能力面前,却完全变成了一只随便拿捏,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弱鸡,夏侯渊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其实全部都在法正的眼皮子底下。
直接身死人手,被法正像拍蚊子一样拍死了,夏侯渊莫名其妙地死在了汉中战场上,曹魏惨败。
就这样,曹操遭遇到了继赤壁之战后的最大的失利,丢了关东,而这背后,都是法正的顶级情报能力在背后默默地起着作用。
而法正死后,此时庞统已经先于法正去了,蜀汉谋士可以说是已经到了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曾经法正,庞统,诸葛亮这样的顶级配置,顿时变成了只剩下了诸葛亮异人……
诸葛亮则是顺理成章地接过了法正的遗产,成为了蜀国情报部门的长官。
不是说诸葛亮不行,诸葛亮在有些方面肯定是要比法正强的,但是显然诸葛亮在情报工作上远远不如法正这样的老油条,就是天差地别的区别。
做情报工作,那是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和培养的,也就是需要经验的加持。
没有经验,肯定是干不好情报工作的。
他一成为了蜀国的情报部门的长官。
蜀国立刻就是一泻千里,一败涂地,先是关羽丢了荆州,随后刘备贸然出击,没有了法正的情报能力的加持下刘备再也没有办法做到先知先觉,无往而不利了,结果在夷陵被吴国第四代大都督陆逊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蜀国就此颓丧,彻底失去了和魏国争夺天下的资本了,蜀汉的国势因此削弱不振,再也无力无天。
所以诸葛亮在刘备惨败于夷陵之战后,才会说出那句,假如法正在的话,刘备不会输的。
当然这也不能怪他,只能说两人的特点不同,法正就是天生做情报工作的那块料,诸葛亮虽然也行,但是这方面肯定是不如法正的,毕竟术业有专攻。
诸葛亮是内政人才,类似于萧何,陈寿说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蜀国的情报部门长官是法正,不用说,魏国肯定也是有情报部门。
至于魏国的情报部门的长官是谁,真实的史料上面没有明确记载,毕竟情报工作都是隐于幕后的,不能见光的事情。
但是陆天却是有一个猜测,那就是郭嘉郭奉孝了,虽然没有真实史料的记载,但是陆天也有百分之90的把握他的猜测是正确的,
虽然只是猜测,但是却是从无数的真实史料之中可以窥探而出来的。
毕竟,历史没有真相,只能够从虚妄中寻找到最为真实的答案,只有从寥寥的史料中看透最终的真相,才是最佳的选择。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一想到郭嘉,陆天的心中总是不由自主想到此诗句。
范蠡,不用多说,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而陈平,那是大汉开国勋臣,协助刘邦建立诺大的大汉皇朝!
这两位都是世间人杰,郭嘉能与前辈共名,可见其才能的出众!
郭嘉,后世有很多辞藻来形容他,如鬼才、浪子…………
大部分人对郭嘉的印象是个好酒成性的浪子。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表面风流倜傥的浪子背后,郭嘉还有一个神秘的身份,那就是郭嘉其实应该是曹操手底下的情报部门长官,也就是现代的军统特务头子,甚至还肩负了暗杀的工作。
陈寿的《三国志》对于郭嘉的一生记载的还是比较明确的,不像戏志才的一生,之大部分都处于灰色的阴影之中,让人只能够通过猜测去窥探,去猜想。
郭嘉的事迹主要有预测孙策之死,十胜十败,一鼓作气,隔岸观火,兵贵神速等等。
史书上留下来他对曹操的各种进言,大多数都直指人心,直接指明白了真相,甚至让人感觉到一股毛骨悚然,背后发凉的感觉。
看似没有经过论据、没有经过任何的分析,但是他的判断精准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主要他三次都料定敌人不会从后方偷袭
第一次,是在曹操打刘备时,他断定袁绍不会偷袭;
第二次,在曹操官渡,郭嘉断定孙策不会偷袭,而且孙策会很快死于刺客之手;
第三次,在曹操远征乌丸的时候,郭嘉又断定了刘表不会借此机会偷袭,
让曹操有信心决断打了几个关键战役,并制定隔岸观火的战略。
可以说郭嘉是顶级的战略人才,更重要的是他每次还有制定详细的计划,多次力主继续攻击,达到兵贵神速,出其不意的效果。
仿佛郭嘉能够对敌人的心理如此了如指掌,认定他们不会偷袭就不会偷袭,认定刺客会去刺杀就一定会去刺杀,认定对方会内斗就一定会内斗。
如果说一次是运气,两次是凑巧,但是事不过三,三次全部发生在郭嘉一人的身上,而且还如此的精确。
那么也就只有一个可能性了,那就是郭嘉就是曹魏情报机构的总长官,类似于法正在蜀汉的地位一样。
不然就无法解释以上的这些事情。
尤其是在关于料定孙策之死这件事上,更是让人感到可怕。
当时曹操正在北拒袁绍,孙策跟江东就不老实,多次发兵,妄图渡江袭击曹操后方,倘若不是陈元龙镇守广陵郡,把他将将拦住的话,估计南北一夹击,曹操就要完蛋。
这种局面,曹操当然担心啦,可是郭嘉却劝他说你别着急上火,我虽然没见过孙策,但我判断他“轻而无备”,并且认定他根本渡不过长江,就“必死于匹夫之手”!
?好吧,就算你是综合各种情报和传闻判断孙策行为过于轻佻,有时候不注意个人安危,可你怎么就能判定他不会对曹操造成威胁,会在江东就被人给宰了呢?
孙策要是晚死两天,要是渡了江再死,或者能够奇袭许昌,或许整个天下的战局就会全面改观啊!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作为曹魏情报机构长官郭嘉参与甚至是策划了对孙策的暗杀计划,并且对计划绝对有把握,所以才敢在曹操面前拍胸脯,打包票,说孙策不会北上,。
可以说基本上蜀之法正,魏之郭嘉就是这两国的情报机构的长官,
这也是为什么,在法正死后,蜀国一蹶不振,从此丧失了和曹魏争夺天下的资本。
同样的,魏国在郭嘉死了之后,也是立马就是出现了颓势,从之前无往而不利变成了连续在赤壁之战惨败。
随后一直战无不胜,统一北方的曹操,竟然连续两度惨败给了刘备。
这也是因为情报工作十分的特殊性,一旦某个情报部门的长官死了,对于整个情报部门的打击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而陆天现在要做的自然就是设置自己的情报机构了。
如果说法正和郭嘉乃是蜀魏两国的最高情报机构长官。
现在戏志才就是他的法正和郭嘉,是他的股肱,也是他的辅翼了。
是未来他征战天下的重要帮手了,若是想要称霸天下,一个情报机构绝对不能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