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月表基地能够更全面一些,还是得放下身段,向外星人请教一些经验。
外星人也不愧是已经达到稳定星际文明时代的存在。小联络员把月表基地的进展的计划稍作介绍,问起有没有补充,章鱼立刻抓住重点。
资源再利用。
不过他并不打算直接说解决方案,而是进一步了解土球在这方面的进展。
小联络员无法胜任这样的专业任务,科学院协调,赶紧弄来两个相关行业背景干净的专家来帮忙。
专家在路上知道是外星人要了解土球资源再生技术,并且可能提出一些帮助,大喜过望。
两位专家也忒诚实,给外星人介绍时一句好话没有。
别看航天科技代表着人类工业集大成者,但在该领域里,人类也只勉强攻克了水循环和氧元素循环两种资源的再利用。
当然不能说是技术能力不足,而是航天运载成本在那,一些无法小型化的资源回收再利用装置,根本没有上天的必要,渐渐的,人们甚至会忘记水循环和氧元素循环也是资源再利用,把它们单纯归类到维生系统里。
而在航天之外,环保随着武器化和商业化越来越火热,却并没能推动资源再利用快速进步。
大多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技术难度并不高,但是成本呢?
举个例子,土球怪兽危机前C国一吨钢三、四千块,这是超大规模采购和生产的结果。
而废钢回收要面临几个增加成本的部分。
第一,类型再分类。
每种钢的成分不同,如含锰的锰钢和含铬的不锈钢,参了钼及其它成分的合金钢。
很多种类的钢仅从外表难以分辨,也不可能每个回收部件都给它掰开看看断面,再分类需要十分专业人员和仪器,而且受到回收零部件的个体差异影响难以自动化,效率会非常低下。
如果不想再分类也可以试着一锅烩了,出来的必然是渣钢,可能都不能称之为钢,搞不好强度会变得比原矿石还差。
第二,清理。
不像洗矿那样用水冲一冲就算完事,废钢再利用时,涉及到除油漆、除锈等工作,在该过程里效率和成本难以兼顾,效率越高的方案,成本必然也越高。
等把这两段走完,还没到炼钢炉里,成本多半已经超过成品钢最终售价了。
因此这些废钢,往往只有价值最高的一小部分有回收价值,剩下的只能销往不发达地区,借着低人力成本,以及较低的钢材品质需求,实现好钢变次一级钢的再生。
其它很多可回收物资都面临着近似的困境,导致所谓资源回收再利用吹了很多年,技术却没怎么推进,偶尔出来个什么方案,也是捡取别的产业链里的技术拼凑出来的缝合怪,更不用提专门为该产业去开发新技术了,就算有,目的也是用来吹股价。
几个旁听的科学家满脸通红,虽然事情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可这都把脸丢到外星人那了,是个人都脸上无光。
章鱼和往常一样,表情平静,听的时候偶尔点头。
对他而言,并没什么可笑的,哪怕是宇宙文明也不是在真空环境里凭空出现的,较为初级的阶段谁还没经历过呢。
不过资源再生,是个极其庞大复杂的体系,就算把资料全搬出来土球人也消化不了,无法实现整个链条短时间内升级。
而且从接触经验看,基地里这群NPC代表的C国,对于直接怼脸的技术帮助,多少有一点点抵触,一个研发体系、生产力量和文明形态已经初步成熟的势力,重要的还在解题思路。
这回他没下线找资料,直接就开口指路:
“我好像说过,钛合金和铝合金没有本质区别,你们似乎能够理解。
放在宇宙环境的资源再利用体系里,它也是成立的,技术短时间内难以实现飞跃的前提下,再利用的过程,只需要考虑能量能不能实现。
你们有氢弹,应该也能理解,面对庞大的能量,一切物质都是平等的。”
说的有点悬,不过两位专家立刻就明白了。
钛合金和铝合金有没有区别?在一般人认知里好像是有,钛嘛,电影里一吹什么金属就要吹钛合金,说明钛厉害啊。
可专家眼中的世界不是这样的。
对于某些型号,二者只是铝多一点还是钛多一点的差异。从生产设备、能源的投入看,两者也真没什么差别。如果放在资源回收系统里,两者的处理流程差距为零。
他们在土球上,做资源再利用项目不得不考虑电力成本。
可在太空环境下,电力成本叫个事吗?
……它也是个瓶颈,但相对于人类现有的对太空输送资源的能力与成本,电力成本,反而应该是最后才考虑的因素。
再换个资源再利用的例子,塑料。
塑料理论回收难度不大,因为它们会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形成稳定的粘稠液态而不会烧起来。
实际上因为塑料种类繁多,面临着和钢回收类似的分类和除杂质等问题,结果也是只有极少数能再生,大部分塑料只能丢给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做成没什么用的高密度混合塑料(一般用于劣质玩具)。
但如果不考虑能量成本,通过长时间控温静置、再冷却等环节的反复,塑料能实现高比例的精准分离,再次变成各型颗粒原料。
实际上只要能解决分类难题,人类此时有很多材料,都能通过加大电力投入,将其再次半成品化。
外星人的思路并不算新奇,只不过土球人生活在金钱堆砌的文明里,思维方式多少都受到了限制,对有些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偶尔会视而不见。
有了启发,回去再讨论时,大家纷纷发表了一些可行性貌似很高的提议。
还是说钢材和塑料。
它代表着两个方向,月宫可以部分满足原料生产的材料,以及月宫完全没有来源的类型。
对前者,要为月宫准备相关辅助材料的再生处理手段,这个已经在设计中了。
对后者,则需要在不计电力成本的前提下,设计一套有足够高回收率的系统。
此外,还可以想方设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既限制进入月宫的材料种类。
比如不论是保鲜盒、育苗盒、牙刷,全部使用同一种食品级塑料,并且不准涂漆,只能用盖无色钢印。实在必须区分个性化的,也直接从再利用出发,重新制定粘性材料和有色贴纸的标准。
通过类似手段,可以大幅度减少材料种数,并同时降低再利用时的难度。
其实减少进入月宫的材料种类,航天体系讨论冶金配套的回收系统时已经在做考虑,只不过此前受到成本思维的限制,始终没有下定决心,现在既然外星人都说这条路能走通,那就没什么好犹豫了。
所谓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最令人头疼的就是走弯路,绝大多数科学线路,都是往里面挖了十几二十年,最后发现是条死路,此前投入全部作废。
就好像几十年前吹的神乎其神的光盘,最后还是顶不过出现更早的钢质盘片的机械硬盘,容量、读写取速度全面完败,便携特性也在网络提速后彻底失去意义。
现在,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极限,也随着纳米工艺接近极限,即将分出胜负,败者的一切随着资源和研发力量投入逐渐减少,随时间流逝将失去仅剩的生存土壤,最后顶多在相关知识门类的书籍里,写上一句“此路不通”。
外星知识的真正价值,它为土球人指出了未来的理论体系方向,因此哪怕大多数国家没有机缘遭遇外星人,也没有足够的人力从NPC嘴里大海捞针式的套情报,仍然会大力往游戏里投入人力与资源。
方向定下,不但影响到资源再生系统的设计以及后续耗材采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正要验收的“微型”化工系统!
月表没有大气,自然也没有植被,进而不可能演化出煤炭、石油、琥珀等有机物沉积资源。
基于石油体系的化工系统当然没有用武之地。
C国为月宫定制的化工系统,主要功能就是资源回收,但仅限于生活及工业排出物处理,并为冶金系统和其他资源再生系统做配套。
而根据现在的调整,不计能源代价的前提下,还要应付月表半个月才一次的日夜轮换,极地还会经历更长的夜晚,最终将不得不发射袖珍核能装置去月表。资源再生系统的规模会远比早前预期的要大得多,化工系统也必须为此做相应的调整,方便未来扩容。
C国本身擅长那种一下划拉二、三十年的超大规模计划,做得十分到位,甚至整个行星都找不出比他们做得更好的。临时改变计划有点被迫扛鼎的意思,但也不得不适应起来。
因为三月下旬,最新局势显示,土球工业链撑不了太久了。